Search

我個人覺得《兒童床邊的經濟學家》是蠻適合給新手爸媽或準備懷二胎(以上)的爸媽再溫習一遍的書
  • Share this:

我個人覺得《兒童床邊的經濟學家》是蠻適合給新手爸媽或準備懷二胎(以上)的爸媽再溫習一遍的書

這本書我覺得有個很棒的觀點:
專家建議做法A、親友建議做法B、網友建議做法CDE
一件育兒事500種答案,到底哪一種才是「對的」?!
本書不教你對錯或提供問題的答案
而是教你學會自己做決定

因為光是作者自己的兩個小孩
對於嬰兒包巾的反應就大不同
育兒的事情怎麼會有對錯呢?
有的家長注重創意開發,所以對孩子的"搗蛋行為"包容度很高
有的家長注重紀律,所以對孩子的行為規範很嚴謹
這根本沒有對錯,如果你看不慣別人怎麼教小孩那就不跟人家瞎攪和硬要當朋友,還家庭出遊
這個世界需要多元的人才,有的人搞創意、有的人搞政治、有的人搞商業、有的人就愛花花草草務農去
你自己愛紀律就去當軍人,別讓全世界跟你一起從軍
你自己愛創意就去當藝術家,但也別要求全世界跟著你瘋狂
大家互相尊重彼此的選擇
這個世界就是這麼多元,人生才會有那麼多精彩的火花不是嗎?

這本書某種程度上好像傳記
從生產後的第三天開始記錄
我一邊看一邊覺得好像回到過去
的確,從生產開始...才是未知人生的開端
有些事是你努力就能看見結果和未來的
有些事是你怎麼努力,試了無數種方法,最後的結果仍是未知數,例如育兒(我想到當初花花剛出生,不睡覺就是不睡覺,試了網路上100種方法她還是不睡,但很神奇的第四個月一過,他就立刻睡過夜...此事到現在仍無解)

以下節錄書中片段:
「我們都想當個好父母。我們都希望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。因此,做了決定之後,往往希望自己做的決定是完美的。心理學對這個現象有個名稱:規避「認知失調」。如果我選擇不哺乳,我就不想承認哺乳有任何好處。因此我緊緊抓住一個立場,認為哺乳根本是浪費時間。反過來說,假如我花了兩年的時間每隔三小時就要寬衣餵一次奶,我需要相信,這是為了孩子的光明未來的必要犧牲。

這個傾向完全來自人性,但它其實適得其反。你的決定可能非常適合你,但未必適合其他人。為什麼?因為你不是其他人。每個人的處境和偏好都不同。套句經濟學的說法,你們的限制條件不同。

當經濟學家在談「最佳選擇」時,我們是在試圖解決所謂的「約束最佳化」問題。莎莉喜歡吃蘋果和香蕉,蘋果一顆三塊錢,香蕉一串五塊錢。在我們問「莎莉能買多少蘋果和香蕉」之前,我們要先給她一筆預算。這就是她的限制。否則她會買無限多的蘋果和香蕉(經濟學家假設,人總是想要得到最多的東西)。

我們在做育兒決定時,也會受到一些限制,包括金錢的限制,但同時還有時間和精力的限制。縮短睡眠時間不可能沒有後果。假如睡眠時間減少了,這同時代表你拋棄了一夜好眠帶來的好處。你在職場的哺乳室擠奶所花的時間,原本可以用來工作。你權衡得失,然後做出最適合你的決定。然而,那些不需要太多睡眠時間、白天有空檔可以打盹,或是能一邊擠奶、一邊工作的人,他們可能會做出不同的選擇。養兒育女已經夠辛苦了,讓我們設法減輕做決定時的壓力吧。

本書不會告訴你,你應該為孩子做那些決定。但我會試著給你必要的參考素材,以及少許的決策架構。每個人拿到的資料都相同,但要怎麼做決定是你個人的決定。」

這本書從生產第三天開始談,談到幼兒管教(學走路、練習說話(語言發展)、看電視、如廁訓練,甚至需要懷下一胎嗎?何時開始?)
給有選擇障礙的你~或許你還是會繼續選擇障礙,但從現在開始你應該為自己做決定~~~


Tags:

About author
部落格:www.joans.me 連絡喬安:[email protected]
幸福三口組:喬安、大衛、花花,用插畫記錄育兒點滴 追蹤IG:https://www.inst
View all posts